【中字版】Anything Goes from Anything Goes

4710
3
2022-04-03 10:17:09
114
87
231
64
不知道是谁首先把《Anything Goes》翻译成了《万事皆空》这样一个文艺气息颇浓的名字,但我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译。   不论从这个词组的原意,还是剧情本身,抑或科尔·波特本人的特点,乃至剧作首演时社会总体大背景,在这些所有方面,哪里都找不到指往“万事皆空”这样虚无主义向的线索。首先从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入手——   这首歌出场时的情境大致为(根据新版剧情):男主Billy Crocker混上了一条邮轮,遇到了老流氓"Moonface" Martin,错把他当成牧师,于是无意中向这个“好人”说起,自己需要一个假身份,于是后者把另一个流氓的证件给了男主。而在上半场快结束时,船长终于逮到了船上的这“两个”重量级罪犯,却非但没有把他们监禁起来,反而利用两人都是通缉犯名单中排名靠前的“名人”这点,在旅客中进行宣传,而众人也纷纷对他俩热烈簇拥。目睹这一切的女主Reno Sweeney便以《Anything Goes》这首歌发出评论,表露“现在时代已骤变”、“观念随时会被颠覆”、“历史分分钟会被改写”等观点。   纵观通篇歌词,都是用历史事件引出今昔对比,陈列的大量社会现象都在抒发江河日下、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等负面含义。而作品被创作时的1933-1934年,美国民众刚刚从慌乱而苦寒的大萧条里走出来,内心怀揣着“明天会更好”的光明憧憬。再之前,他们刚刚经历过无比繁华、奢靡、恣意的20年代,以及同时相随的禁酒令实施时期地下黑市和犯罪活动的泛滥,并且还有部分人的性观念解放思潮……整个美国社会在这短短十几年中起伏颠簸、迅猛生长、飞速变迁,民众想法以及社会奇观都在“百花齐放”。因此,“anything goes”就是在指“现在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那种“无奇不有”、“应有尽有”、“万事皆有”之意。 通常我们会说,在音乐剧作词的领域里,桑爷爷做到了将幽默、犀利、复杂、技巧性、叙事力、和人物匹配等融于一体的境界,几乎设定了词人的天花板。而通过《Anything Goes》不难发现,科尔·波特这位爷爷的前辈虽说未必早早攀上了艺术巅峰,但也绝非浪得虚名,他的歌词也不乏上述大部分特质,亦是佳作。   在这首歌中,波特的幽默感首先无疑有迹可循。更重要的是,他对词语和节拍的结合堪称出众,音韵的节奏感鲜活跳跃出了字母之间,并且,既有对“Anything Goes”这个洗脑句的到位衬托,又能在两句中促成韵脚间成对的顾盼,真是点面兼顾。另外,可见他的构思和用词是紧扣时代脉搏,下笔清晰明确,避免了用更加虚泛而普遍的内容来充数,因此具有创作辨识度。   于是他的“复杂”,主要体现在其文本反映了从清教徒改变美国文化的初期、文坛的“迷惘堕落”、20年代恣意不羁的精神和性观念解放、禁酒令时期的地下文化等过去和当时社会的多个方面,于是给我这种与他年龄差距加文化差异极大的外国人砌好了结实的门槛,以至于竟需要花这么大篇幅来记下注释内容。我想,这应是由于波特热衷于四处游历和社交生活,从各色人等以及新闻旧事中累积出了宽阔的知识面,才能把它们迁用到这首歌中。当然,这种“复杂”相比桑爷爷款,是不同的,更有时代和地域痕迹(《I'm Still Here》显然不在被比较对象之列),更加显性于人物情感之外,也可以说,更少地对角色本身进行挖掘。   而这便是《Anything Goes》这首歌的关键特征之一,它选择了一个社会百态观察员加评论者的外部视角,因此不必那么着重于发展人物本身。外加它处在上半场末尾这个半程的最高位,因此需要在表达力度上提振,让观众留下强烈视听印象。正出于这两点,这首曲目如今更凸显“30年代纯正风情”的整体呈现逻辑是成立的——Benny Goodman式爵士大乐队让配乐泛出欢愉的亮泽,有力的合唱欢腾助阵,大量踢踏舞将其打造为一支酣畅淋漓的dance number,因而观众能轻易被这股喜气洋洋所感染。Reno言语中原先的嘲讽之意,被大调明朗利落的喜悦所扭转,最后被溶解在这盛大清脆的踢踏舞声中,还原了歌中那个开放不羁的世界,仿佛在说“既然现在什么事都可能发生,那就让我们抓住创造出更多欢乐的自由吧。”
Musical & Park Hyo Shin. 微博同名 公众号:徐同学的音乐剧学习笔记本

视频选集

(1/3)
自动连播
客服
顶部
赛事库 课堂 2021拜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