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B站看到的一个视频记的笔记,但原视频已删,如侵权可删。
内容简单总结如下:
潜意识的力量超出理智的力量,潜意识是让你上瘾,让你喜欢某件事,你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即潜意识)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可以通过自我认证(我是谁)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潜意识),进而达到改变自己的行为。
真我无情绪,很富足;小我有情绪,爱贴标签。
每天进行真我、小我区分,扛住小我诱惑,做真我要做的事。
文章目录
1、改变你的潜意识(理智和潜意识的区分)
2、心理学链条(可助力自己改变自己)
3、真实自我和小我
4、如何区分真实自我和小我
1、
从小到大,我们做成功一件事都特别难,如控制体重、赚钱等,为什么有人能完成,而有人完成不了?最终的核心低层逻辑是什么?
潜意识不支持你做这件事。
先说一个概念,你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例:胖的人想控制体重,说自己都做了哪些努力,但当有人和他一起时,却不能按规划好的方案去执行,找各种理由推脱。他的理智是想控制体重,但潜意识是想舒适。
再比如一个人想赚大钱,但是投入过多时,却容易选择退出,理智是想赚大钱,但潜意识是不想赔钱。
理智和潜意识冲突时,潜意识一定会赢。潜意识的力量要比理智大一百倍。要了解你的潜意识想要的是什么,潜意识想要的东西是一定会实现的。
当你的潜意识和理智想要的不一样时,你就会纠结,最后把这归于“命”,我们所谓的命运就是我们的潜意识,潜意识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我们的性格。
理智想要东西,它是下命令;而潜意识想要东西,它是让你喜欢上这个东西,让你喜欢做这件事,让你上瘾,驱使你乐此不彼的去做,即使很累也还是会去做。
例如该学习的时候你不想学习,就想打游戏。理智是让你学习,但潜意识是打游戏。
总结,这个世界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有潜意识不支持你的人。
2、心理学链条
我们身上都有一些小毛病,想改,但是改不了。因为毛病只是表象,它是有核心原因推动导致的,根不改的话表象改不了。
例:啤酒桶下面的水龙头里面出来的是啤酒,你要换水龙头那没用,你要把啤酒桶里的啤酒换了才行。
说一个心理学的链条:环境——行为——信念(三观)——我是谁(身份认证)——信仰。
(1)我们的环境是由于我们的所作所为导致的。例如公司如果你做人自私,大家都不喜欢,你就会觉得办公环境差;如果你做人大度,大家都很喜欢,你就会觉得办公环境好。我们的环境是由我们的行为生成的。
(2)但行为不好改,行为是由心底的原因形成的,心理怎么想的你必然会怎么做。行为是由于我们的信念系统导致的,即三观。
(3)行为很难改,那就改行为的上层源头——三观。改三观行为必然改,那是自动改的。
例如你认为父母大于天,他们的话你就必然听,他们的行为有不妥你也会体谅。而当你认为自己最大,那么产生矛盾时,你可能就会专注于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多于体谅他们。
(4)但三观不好改,往上追溯,“我是谁”,自我认证,例如我是勇敢的人,孝顺的人。这个改起来比较容易。老师的课讲的基本上是改自我认证。
(5)还有更容易的,信仰。老师曾去一个馆看展,看到革命党人拒绝叛变,为了信仰即使被严刑拷打也宁死不屈。她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她的三观就是国家和人民高于一切,所以她的行为必然是宁死不屈。信仰不是跟你讲道理,而是深深刻在革命党人的潜意识里的。
3、真实自我和小我
真我和小我
我们小时候都很快乐,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快乐了?从小我形成以后开始不快乐的。
【自己补充:遇事不论好事坏事,建议用冷静、正面的情绪去应对。可以有负面情绪,但不要让负面情绪占据自己。】
小我的形成:贴标签。
例如,小孩学走路,学爬。一开始不会,自己在那儿玩,摔了再起来,摔了再起来,一会儿就学会了。而如果有大人在旁边,说怎么半天还不会,怎么几次了还不会,是不是哪里有问题等等,会给孩子贴标签,这样多了以后,孩子也可能自己开始给自己贴标签,慢慢慢慢以后,如果事情不是一帆风顺,遇到几次挫折之后,他可能就放弃了,不愿意尝试了。
解决:
(1)自己不给自己贴标签,喜欢哪件事,就去做,慢慢它会成的。
(2)极度热爱一件事,即使被贴标签也完全不会影响你做这件事。
例子:和人约会但对方迟到了。
虚伪的小我:隐忍生气的情绪
真实的小我:发泄情绪
真我:关注的是自己,对方迟到也不影响自己看书听音乐消遣。
大多数过往发生的让我们后悔的事,都是由于当时小我的操控,真实的自我被操控了。以后如果再被操控,自己要忍住、扛住,不要被它操控。情绪一出来小我就出来了,它想操控你做一些事情。
4、区分真实自我和小我
(1)看有没有情绪,小我有情绪,真我没有情绪
(2)看容不容易做,小我让我们做的事情都是很容易的,举手之劳,真我让我们做的事情都是很难的,要咬着牙做的。
(3)真我让我们做的事,做完以后我们都会为自己点赞,为自己开心,小我让我们做的可能是让我们事后会后悔、会羞愧的事
(4)真我让我们做的事情都是让我们富足的事,例如等人的时候自己看会书,真实的自我是很富足的;而小我是匮乏的,它有需求,它需要别人达到自己的标准,填补自己的空缺。
(5)真实的自我一般是从关爱角度出发,而小我一般是从需求角度出发。
一般没有魅力的事情都是被小我操控所做的事。
以后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可以先识别出是真我还是小我,如果是小我,就扛住、忍住,不要让小我操控,这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训练。